当前位置:首页资讯行业动态 正文
发布日期:2015-03-27 来源:创印网 责编:中国包装网 浏览次数:
核心提示:喷墨印刷技术诞生已7年有余,全世界内活跃着众多的喷墨印刷设备制造商,尤其是近3年来,随着我们国家印刷市场的不断壮大以及产业体系调整步伐的加快,印刷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诉求强烈,对新技术需求旺盛。在这样的背景下,慢慢的变多的喷墨印刷设备制造企业选择进驻中国,也令这一市场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
【中国包装网讯】喷墨印刷技术诞生已7年有余,全世界内活跃着众多的喷墨印刷设备制造商,尤其是近3年来,随着我们国家印刷市场的不断壮大以及产业体系调整步伐的加快,印刷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诉求强烈,对新技术需求旺盛。在这样的背景下,慢慢的变多的喷墨印刷设备制造企业选择进驻中国,也令这一市场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
那么群雄逐鹿之下,市场是否已趋于饱和?“喷墨印刷市场还只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不算是一个成熟的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11月14日,在与2014第五届中国国际全印展同期举办的美国施乐公司旗下impika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新闻发布会上,美国施乐公司图形影像事业部高级副总裁罗伯特斯特布勒对于如上问题给出了令人振奋的回答。不仅如此,发布会上,来自于美国的数字印刷行业权威商业和技术咨询机构I.T策略公司的总裁马克汉利更表示:“在亚洲,图书是喷墨印刷设备的核心应用之一。”
之所以得出如上结论,马克汉利认为,这缘于亚洲是一个很大的消费类市场,这一特点与欧洲以及美国区别很大。图书领域,亚洲市场开拓空间巨大;直邮以及商业票据领域,欧洲市场则远大于亚洲市场。
不久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及下属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与世界知名数字印刷企业闪电源公司合作启动中国图书全球按需印刷业务,这正是中国图书借助数字印刷技术“走出去”的里程碑,这一事件受到了海内外同行瞩目。马克汉利认为,这有助于帮助中国出版商进入欧美市场,同时这也是欧洲市场所期待的。
于喷墨印刷而言,图书市场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马克汉利再次强调,在中国,图书市场特别的重要。欧洲很多国家,还有美国,都会把图书的出版外包到中国的印刷企业来做。“中国和全球别的地方一样,市场发展速度很快,过去中国是全球生产工厂,现在中国已确定进入到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各种各样的因素使得这一个市场发展的潜在能力巨大。并且,中国会成为亚洲其他几个国家很好的榜样。尤其是在数字印刷和喷墨技术方面会发挥引领作用。”马克汉利说。
图书印量的下降在全行业已成共识,电子书对图书市场冲击巨大,这给传统书刊印刷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I.T策略公司在对美国、日本、东南亚以及欧洲地区的500家数字印刷公司进行调查后发现,虽然图书行业都在关注电子书,但电子书的渗透率其实还很小,平均不到20%,也就是说80%以上的书籍仍需要印刷。
虽然电子书不会让纸质书完全退出市场,但是剩下的80%市场占有率中人们对色彩等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印刷企业如若依旧采用传统印刷工序进行生产,那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成本增加、利润降低。这就使得传统胶印在某些最有价值的市场中效率极具下滑,这也正是喷墨印刷应用大行其道的原因所在,其不但节约时机、满足了短版印刷需求,还能实现更丰富的色彩。
“所以我们觉得现在对于亚洲喷墨印刷市场而言,抢占图书制造业战略性地位的时机已成熟了。”罗伯特斯特布勒介绍,impika在亚洲有5个经销商,其中2个布局在中国,1个在日本,1个在泰国,还有1个在新加坡,这样做才能够覆盖东南亚、北亚的大部分国家及地区,“我们计划明年进入更多的区域,比如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国家。”也许这正是impika公司选择当下进入中国市场的最好诠释。
为了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impika公司一宣布进入中国市场便推出了多款产品有占场地较小的入门级产品,也有速度较快的生产型设备。同时还宣布,到2015年将推出打印速度高达每分钟254米的高端设备。
罗伯特斯特布勒介绍,impika公司的喷墨印刷设备更具灵活性,其技术是高度模块化的,可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做定制,并可实现个性化的升级和功能的不断拓展。比如从单色到双色、四色一直到六色,为印刷企业大大节约设备更新换代成本的同时,接单能力不断强大。“我们在技术和产品上已做好了准备。”
本文来自互联网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觉得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1、中国包装网运营的信息资讯发布平台,在任何情况下,本网所发布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的建议,任何人和企业据此进行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本网平台不承担法律责任。